朋友小林离开设计行业回乡经营林地,竟打造出林中探险乐园?
我有一位名叫小林的朋友,他最近离开了设计行业,回到家乡经营着一片三十亩的林地。上周我去拜访他,发现他皮肤变得非常黑。一见面,他就偷偷拉着我,神秘地说:"跟我去,看看我的林中探险乐园。"
三个月前,事情是这样的。小林之前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广告公司做美术指导,经常熬夜改动方案。日积月累,久坐加上工作压力大,他的身体开始出问题了。去年检查身体,发现他有椎间盘突出的毛病。医生特别叮嘱他,必须多活动活动,不然情况可能会更糟。
某日清晨,小林照例在社区里跑步。无意间,他看到物业处理掉的树枝被堆成了盘根错节的图案,那个样子让他突然想到——是否可以把家乡的树林改建成户外活动区域呢?或许能营造出与众不同的休闲去处,既方便大家接触大自然,也能让自己减轻些工作上的烦恼。
丛林迷宫怎么设计最合理
小林谈到,整个项目里,最棘手的部分不是建造工作,而是要仔细规划布局,让参观者进入其中时,感受到的是快乐,而不是害怕。为了这个目标,他尝试了七种不同的路线设计。有些设计是走不通的巷子接续着走不通的巷子,好像掉进了没完没了的圈子;有些则像贪吃蛇一样,头尾相接,弯来弯去。多次尝试和思考之后,他最终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,是在迷宫的正中心建造一座三层高的木屋,充当指引方向的标志。这座木屋既能帮助迷失方向的人准确判断方位,明确自己的所在,但由于其特殊的选址和构造,让参观者难以轻易到达,因此增加了寻宝的乐趣。
丛林迷宫维护需要注意什么
上月一连三日暴雨不断,导致园区里三分之一的竹制栅栏都出现了霉变现象。小林对此十分担忧,现在每天带领工人们用特制的桐油认真涂抹保护层,每一个环节都格外小心。他还潜心研究如何通过观察云彩来预测天气变化,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。最让他心满意足的是悉心培育的菌类带,这条菌类带作用非凡,既能消化枯叶,维持场地干净,也能当作游园时的小惊喜。访客时常在转角瞬间遇见一簇乍现的鸡枞菌,那种惊喜的模样让小林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
当时跟他在曲折的小路上走,天色骤然下起了太阳雨,雨点从樟树叶的夹缝里滴答滴答往下掉,在地面溅起铜板似的亮圈,亮圈零零落落,像是幅别致的图画,我们全身都淋湿了,在树屋里蹲着,狼狈地吃着烤好的玉米,烤玉米飘着香味,在这有点阴湿的空气里,让人感觉很舒服。这时候,他话锋一转,说起从前做演示文稿时,常常觉得时间太紧张,分分秒秒都像是跟时间较劲,心情很焦虑也很慌乱。如今他看到青苔在木头上逐渐生长,慢慢扩展,那种迟缓的生发过程,反而让他觉得人生道路悠长。好像时光在此刻都放慢了脚步,不再是赶时间的匆忙,而是能够从容欣赏生活的每个片段。
他那个关于森林迷阵的公众号,现在已经有八千多名关注者了,每个周末的报名都排到了下个季度。他最近在开发一种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实景解谜游戏,目的是让城市里的人既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,又能够随时使用定位功能找到方向,这应该就是他曾经从事设计工作的后遗症吧。
要是你们也想感受在青翠中游荡的乐趣,务必提前十四天登记,小林讲每组最多能容纳二十位,他解释说"人数一多就感受不到风吹竹叶的轻响"。大家要是喜欢这篇文章,就点个赞或者加入收藏,下次我带你们一起去玩捉迷藏游戏。